欢迎访问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师资力量

隋丽娜

发布时间:2025-09-15 点击数:

隋丽娜,博士,教授。

【研究领域】

文旅国际传播、非遗活化、遗产旅游、数智文旅

【社会兼职】

世界研学旅游组织 专家,陕西地理学会 理事,陕西省温泉旅游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专家,陕西省景区协会 专家,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特聘专家,西安市社科院 特聘研究员,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等;

【学术成果】

一、科研项目(主持1-10,余者参与)

1. 向世界讲好陕西故事:陕西文旅对外交流提升研究,2024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十五五”规划专项研究课题;

2. 秦岭北麓典型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研究,2024年西安市社科基金秦岭专题重大项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全面提升文化陕西传播力研究,2023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4. 陕西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路径与模式研究,2021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课题;

5.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构建研究,2019年西安市社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专题项目;

6. 陕西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研究,2017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7. 游客认知视角下丝绸之路品牌伞的特征研究,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8. 西安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镇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研究,2016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9. 基于游客感知的陕西三类不同开放程度景区管理对策研究,2013 年陕西省社科基金;

10. 西安民间博物馆发展研究,2012年西安市社科基金;

11. 以人民为中心提供陕西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2024年陕西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阐释与展示体系建构研究,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

13. 延安革命文物保护与革命精神传承研究,2019年国家文旅部年度项目;

14.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提升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15. 陕西旅游品牌资产感知评价与提升研究,201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

16. 大城市休闲娱乐街区消费空间的文化建构及其模式探讨:西安案例,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陕西省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2年陕西省社科基金;

18. 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2012年西安市社科基金;

19. 陕西秦巴山地创新型生态旅游合作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2011年陕西省社科基金;

二、发表论文

20. 向世界讲好陕西文旅故事:陕西文旅国际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新华网,2025-7-11.

21. 表演艺术如何活化才有影响力——以陕西典型非遗为例的fsQCA分析 [J/OL].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40(12):1914-1920.

22.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以旅游接待业课程为例 [J]. 高教学刊, 2024, 10 (24): 132-135.

23. 革命纪念地游客红色记忆与国家认同感研究报告[C].//红色旅游蓝皮书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6118-132.

24. 中国特色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体系构建:逻辑、内涵、遵循[J].中国文化遗产,2023(03):29-37.

25. Value co-cre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enterprises' service ecosystem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Case study of Digital Shaanxi Tourism GroupCBDEDM 2023, January 6-8, 2023, Changsha, China

26. 基于数字足迹的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04):59-67.

27. 西安视障者声景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C].//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M].西安:西安出版社,2020.

28. 基于网络游记内容的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历时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593):94-98+110.

29. 我国游客对境外“打工度假”的风险感知及旅游动机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5):90-97.

30. 中西方游客对我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研究——基于游客网络评论的内容分析[J].经济论坛,2018,(6):66-69.

31.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感知模型构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旅游研究,2018103):77-87.

32. 陕西省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J].水利经济,2018,36(2):68-72

33. 游客认知视角下我国丝绸之路目的地品牌伞的特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9:1138-1141+1133.

34. 陕西旅游形象影响力评价与提升对策[A].//陕西旅游研究院课题组.陕西旅游:转型发展与实践创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66-189.

35. 网络游记对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影响[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233):365-368.

36. 近十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导向与学术发展态势:基于国家基金项目的分析[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3)41-45.

37. 陕西省旅游形象影响力调查分析——兼与山东的对比分析[A]./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8. 开放式景区与封闭式景区游客满意差异研究[J].软科学,2014,2812):106-111.

39. 三类不同开放程度景区游客感知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4,29(4):126-133.

40. 基于网络文本的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西部论坛,2014245):101-108.

4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民办博物馆发展研究——以西安为例[J].丝绸之路,2014,1810-12.

42. 国外旅游领域顾客感知价值测量研究评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8):59-62.

43. 西安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4(1):48-53.

44. 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水文化规划建设研究——以陕西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31(2):61-68.

45. 国内外旅游业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3,29 (6): 120-123.

46. 基于生态形式识别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关中皮影为例[J].前沿,2012,(23):212-215.

47. 文化遗产旅游者期望价值与感知价值差异研究——以旅西游客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0,28,(3): 188-192.

48. 中西方文化遗产旅游者顾客价值差异研究——以旅西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2).:35-41.

49. 中西方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价值差异研究[J]. 旅游科学, 2009, 23,(6):14-20.

50. 基于游客购物倾向分析的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2:303-307..

51. 不同利益细分主体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7,(4) :118-120.

52. 旅游形象感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长三角居民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科学,2007,21,1:7-12.

53. 国内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的若干启示——基于游客购物倾向分析[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54-56.

54. 论旅游业与和谐社会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4):49-52.

55. 景区建设文化失误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3:68-70.

56. 长三角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129-133.


三、著作

57. 《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58. 《旅游业运营管理与实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教学创新与奖项


四、教改成就

主持省级一流课程《旅游接待业》(2024);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数智共生 共创未来:白鹿原影视城“向数而行”的前世今生》《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陕旅集团数字创想之路》教学案例入选陕西省专业学位案例,与企业合作案例获《哈佛商业评论》拉姆·查兰数字转型实践奖(西安城墙,2024)和企业社会责任奖(长安唐村,2021),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AWHEIC)卓越之星(西安城墙,2024);

五、获奖荣誉

陕西省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三等奖(2025),西安外国语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4),雁塔区旅游教育先进工作者(2023),获得世界休闲博览会创新奖(2006)等;


六、社会服务

主持或参与《秦岭国家公园民族分布调查》《陕西省旅游形象影响力调查》《曲江旅游竞争力与满意度提升研究》《西安城墙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淳安县姜家产业区块旅游总体规划》《泰安市大汶口文化旅游区规划》《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嘉兴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旅游策划》《杭州市发展都市型晚间娱乐休闲产品研究课题报告》《杭州市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构筑游憩购物天堂》《山东新泰青云湖水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杭州径山茶谷温泉度假中心总规划》《江西修水旅游区修规划》《中国徽文化村旅游策划》等各类调查研究和规划项目30余项。

《关于创建秦岭中华祖脉 文化地标与载体建设的建议》(2024)《终南山文化公园建设研究》(2025)等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市级领导批示;

为曲江文旅局、山西文旅集团、中油测井、西藏阿里地区旅游系统等部门进行文旅数字化转型、旅游景区服务提升、参观接待与讲解等方面的讲座培训20余次;



上一篇:张飚

下一篇:苏晓智

【关闭】

  • 微信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