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邀请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民协副主席,被誉为“非遗搜索引擎”、“非遗百科全书”的王智老师,给2017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做“触摸文化根脉”系列非遗讲座。讲座结合赵勇老师的《遗产教育与解说》课程做实践解读。本次讲座由赵勇老师主持。
王智老师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剧中涉及的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元宵灯火、傩戏、香文化、制车技艺、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造纸术等,加深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并以西安市“看长安十二时辰,游千年古都西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为例,介绍剧中非遗项目蕴含的地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运用。此外,王老师还介绍了非遗传承现状,保护理念和保护成果。王老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深刻分析和激情讲述将讲座推向高潮。
传统礼馍 民间布老虎
讲座过程中,王智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很多在民间收集的非遗实物,并声情并茂地解读了民间工艺品、工具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其中,王老师重点讲解了“灯”文化。在关中民俗中,“灯”因谐音似“丁”而代表“多子多福”。“送灯”就是“送丁”。王智老师还提到了“灯”文化的历史沿革,以及和灯相关的民俗如“社火”、“宵禁制度”与“烽火制度”。此外,王老师还谈到了灯光在传统节日中的作用。
民间花灯 竹篾子灯笼
王智老师注重非遗的挖掘和保护,常年奔走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第一线。他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的语言令在场的同学们印象深刻。当被问及大学生如何了解非遗时,王老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要认识非遗就要深入生活,真正了解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民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口头文化、传统美术、音乐、舞蹈、传统医药等,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
王智老师讲解木轮大车的构造,解读车同轨文化
同学们与非遗亲密接触
王智老师嘱咐同学们:“外语院校的学生,更应深入生活,实地考察,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价值。只有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王智老师和同学们合影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王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并合影留念。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与众多非遗实物进行了亲密接触,进一步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非遗文化,也拓宽了的视野,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文/邓江玉 许静 图/刘晓端 陶婉盈 王小龙
初审/陶婉盈 刘晓端 二审/赵勇 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