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政策要求,对标国际化、复合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与精心组织下,2019年7月6日至7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张宁老师和王鹏涛老师带领2018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34名同学,赴渭南市进行自然地理专业综合实习和调研。
渭南市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从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来讲,该地属于关中平原典型区域。从地理区位来看,渭南是陕西省的东大门,东襟黄河与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毗邻,此次实习三个地点潼关县、合阳县、大荔县均位于陕西沿黄生态城镇带的规划范围。
本次课程实习,分为两天进行:
(1)7月6号,实习路线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南校区东门→潼关黄河湾→潼关古城→潼关博物馆→合阳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潼关黄河湾自然地理概况。
在潼关古城外,黄河水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急折东流。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与体验潼关黄河湾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乘坐观光游览船,观察当地水域滩涂地貌,从而使大家对黄河湾河流水质、水量状况、水文性质及两河交汇等地理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潼关古城发展状况。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与调研了潼关古城城楼、古城墙遗址、钟楼、仿古商业街等景点,参观潼关博物馆并邀请当地导游讲解潼关古城历史及潼关当地风土人情概况,随后在山河一览楼登高对潼关古城附近整体地形地势、黄河湾水文概况及当地关隘文化进行了更直观地考察与了解。
(2)7月7号,实习路线为合阳→处女泉黄河湿地→莘野村→大荔沙苑→西安外国语大学南校区东门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处女泉黄河湿地自然地理概况。
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处女泉黄河湿地及周边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观察沿途黄土典型地貌,乘坐观光游览船,游览黄河湿地及万亩芦苇荡,观察水生植被及鸟类分布。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处女泉周边村镇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洽川处女泉景区旁的莘野村,是周文王之妻太姒的故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次实习张宁与王鹏涛两位老师,将学生分为7个学习小组,提前安排大家搜集资料分析处女泉周边村镇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按照当地环境变化问题围绕特定主体,设定调查问卷,走访调查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及新农村建设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该村各个巷道,与当地村民、供电所、村委会、旅游管理委员会等面对面交流沟通,对该区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变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探查,克服胆怯、炎热高温等困难,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与资料,取得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
第三阶段:实地调研与体验大荔沙苑风沙地貌。
大荔沙苑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面积360公顷,沙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6至10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略呈橄榄形。通过调研和考察风沙地貌,大家对区域地貌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看出沙区地貌大体分三类,外围多是沙草地,中央是槽形谷地,其间是绵延不断的沙丘,沙丘形态多为新月型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该区具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与地理野外实习价值。
此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我院实践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此次实习初步培养了学生们野外实践与调研能力,提高了学生地理专业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进一步凸显了我校“专业+实践”办学定位,有利于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我院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培养人才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