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旅游管理硕士师生赴碑林区文化馆
开展陕西典型非遗系列调研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陕西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2021年10月13日,由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各级研究生组成的陕西典型非遗调研组在隋丽娜老师、王晓华老师与张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碑林区文化馆进行调研访谈,为后续陕西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陕西典型非遗调研组先后采访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世界级)-西安鼓乐-东仓鼓乐社传承人、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老孙家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传承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氏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通过交流,组员了解到各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非遗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非遗教学与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与传承人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碑林区文化馆王敏馆长还热情地与同学分享了非遗对自己的生活与认识带来的巨大变化,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特别是濒危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来。
经过调研访谈,陕西典型非遗调研组为传承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深深打动,深刻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双方还将就陕西典型非遗的诸多话题与更多的非遗传承人、非遗研究者和管理者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探讨,希望在志愿者服务、非遗进校园、非遗项目调研等方面能与院所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为保护与利用好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附:相关非遗项目简介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想去看西安鼓乐的朋友可以去大唐芙蓉园-紫云楼观赏东仓鼓乐社表演~
马明仁膏药:
“马明仁膏药”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始祖马六懿先生行医乡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专注于风湿骨病的研究诊治。经多方探索和临床实践,熬制出“马钱风湿骨痛膏”疗效确切,一贴显效,远近闻名。
老孙家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老孙家羊肉泡馍由回民孙广贤、孙万年叔侄始创于1898年,制作羊肉泡馍时需将筋韧绵甜的饦饦馍掰碎后加入羊肉汤旺火煮制。老孙家羊肉泡馍吃法独特,讲究“会掰”、“会吃”。由食者按要求把饦饦馍掰成碎块,厨师才能煮出合乎标准的泡馍。吃时要点点的“品食”,才能品出羊肉泡馍的至醇真味。吃完泡馍再喝一碗“高汤”。
大家要注意呀 老孙家传承人说:“现在只有东关正街78号和永兴坊这两家店是正宗的!”
张氏风筝
张氏风筝制作技艺是西安张天伟的独特技艺,张天伟从小受家庭影响酷爱风筝。曾祖父张洪声是清朝举人,每逢清明时节都会扎制一些风筝供亲友玩,父亲张焕江不仅精通音乐、美术、无线电,尤其擅长扎制风筝。“张氏风筝”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突破性地增加了“风力机构传动装置”,将千百年来传统风筝的静止画面变成会活动的画面,给传统风筝赋予以了新的生命,增加了趣味。
张天伟爷爷说他今年已经83岁,招收真心喜爱风筝并能长期坚持下去的人做徒弟~
文字:关凯伦
图片:关凯伦/谢子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