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21级学生开展课程实习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2-06-21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2022611日,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博物馆、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本次实习得到旅游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由高万辉教授与王鹏涛老师全程带队,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全体学生先后赴西北大学博物馆、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西安“三河一山”绿道长安段太乙驿等三个实习地点,开展野外课程实习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此次实习的首站是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的西北大学博物馆,该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建成,总建筑面积15000m2。博物馆下设地球、生物、历史和校史4个分馆,博物馆藏品品类与数量丰富,其中秦岭地带岩石矿产标本、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早期生命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和一批珍贵历史文物,构成博物馆馆藏的主干内容,是陕西省内进行自然地理教学研究、实习实践与公众科普教育理想的综合性博物馆。

带队高老师向同学们转达了学院对本次实习高度重视,学院领导亲自策划与安排实习地点。他系统介绍了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情况,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专业人员讲解、要深刻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内涵,利用地理学学科思维与野外调研实践方法,结合学科背景知识与专业要点,通过调研观察完成实习记录与实习报告。

代课教师王鹏涛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实习计划、设计课程实习任务,安排实习小组,为大家指明实习点与自然地理课程的关系,分析陕西省自然地理空间格局与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在展馆观察陕西地貌特征与环境特色,并以地球馆、生物馆为例讲解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的分析视角,要求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与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西北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西外师生实习团队,安排专业老师系统讲解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历史与重要馆藏,带领全体师生开展秦岭造山带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生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秦巴山区与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等专题展览参观与学习,并在历史馆参观陕西及西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与文明起源、周秦汉唐盛世文明风貌、中外各族文明交往及西北大学校园考古成果,进一步考察人地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具体体现。

实习活动的第二站为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城市发展中心。进入“十四五”之后,陕西正在着力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打造西部创新高地,以此驱动陕西的跨越式发展。高新区将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的目标推进丝路科学城的建设。

带队高老师细致入微地向各位学生提前介绍高新三期的建设背景,“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330日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科创重任。通过老师们的讲解,同学们对于自己专业的认可度与自豪感不断提升,并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城乡规划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此次专业实习,受到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城市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并运用动画、模型、3D超大荧幕宣传片进行了讲解。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高新三期丝路科学城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深刻了解了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的规划实质,对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与“一城三区十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产生了较深的印象,并对丝路科学城的设计规划理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低碳环保产业研发的新思路有了深刻的理解。虽然大家还未学习城市规范方面课程,但现场的讲解与交流、高老师城市规划方面知识的先导介绍,无不激起大家深入学习城乡规划专业相关课程、专业软件与相关技能的浓厚兴趣。

实习活动的第三站是城市绿道太乙驿。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是20209月为实现治水成果全民共享,西安市依托全域治水和秦岭保护形成的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以呈现出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体验古都山水文化的遗产廊道。“三河一山”长安太乙驿,属于西安绿道一级驿站,位于西安市长安区S107 与太乙河交汇处,南依秦岭,北邻环山路超级绿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管理中心、房车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等配套设施,打造以驿站服务、自驾车露营、亲水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秦岭段绿道沿途服务节点。

在景区,高老师从古代驿站的发展由来、秦岭自然环境的特点、西安城市建设与全域治水碧水兴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进行讲解,使同学们对该景点的发展历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以及休闲旅游方面的深刻内涵有所了解。

王鹏涛老师则强调,在实习中要结合课程内容与实习任务,以学科问题,分析整理调研记录,全面调研景区发展规划现状及理念,要从自然地理环境、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对景区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系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态发展的影响,要从旅游发展业态、旅游文化内涵、城市规划定位、区域地理环境方面分析景区的旅游发展优势与特点,体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从而依据课程内容与实习过程完成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内容丰富,既设计有自然地理课程地球科学、生物地理、区域资源环境演化等学科知识,又安排有城乡规划案例丝路科学城规划展示实地考察,并通过太乙驿绿道景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合理利用。实习活动直观生动,考察实践形式多样,包括了实地考察、现场讲解及交流访谈等环节,同学们一致表示此次实习开拓了专业视野,深入认识和感受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专业自信与自豪感。

多年来,旅游学院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景区规划与企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等多领域的实践教学活动,持续深化实践教育改革,有效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次自然地理课程实习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是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也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系列实习的积极探索与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关闭】

  • 微信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