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太白山《2020课程思政及混合式金课建设训练营》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20-07-26 点击数:

 

 

 

  2020年7月23-24日,旅游学院赵勇、辛健、王鹏涛和熊关四位老师以及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黑玉琴老师参加了在陕西省太白山举办“2020课程思政及混合式金课建设训练营”培训班。此次培训由国内大型教育信息化制造商与互联网教育运营商——智慧树网举办,目的在于促进各高校教师探讨和交流“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途径。来自西安各高校有意愿建设线上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一百二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老师学员们听了五位资深专家做的五场专题报告,积极参与了一次翻转课堂实训并每人写了两份实训心得体会。五位资深专家各个学识渊博、口才出众,理论功底深厚,线上教学经验丰富,干货满满,使得学员们各个思想收获巨大,不虚此行。五位专家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每一位参训教师。

  延安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党子奇做了题为《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延安大学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通过与大家分享延安大学课程思政改革的“6个1工程”,着重解决各个高校面临的“如何部署和展开全校课程思政改革”问题。延安大学课程思政改革的“6个1工程”即:围绕1个核心——立德树人;坚持1个传统——用延安精神教学育人;实现1个目标——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的时代新人;构建1个体系——延安精神“一体两翼”的育人体系,即以课堂为主体,以体验和实践为两翼的教育体系;推进1项改革——启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工程的改革。“6个1工程”思路清晰,实际效果突出,值得各个高校借鉴。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艺教中心主任孙瑜教授做了《美育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专题讲座,旨在帮助大家解决人文类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问题。孙教授身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其位、谋其政”,她的讲座视角宏大,高屋建瓴,听后使人茅塞顿开。她对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的深度分析以及对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批判性意识强、不轻易接受权威观点、注重个体意识的学情特点入木三分的分析,使参训教师挑战感倍增。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八大转变(即:1.全民教育向全民学习的转变;2.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3.全球一体化向多元化和谐发展的转变;4.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为观为导向的转变;5.以知识接受到创新精神培养的转变;6.以信息技术辅助教育向网络改变教育学模式的转变;7.以课堂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8.从单一测评到综合测评的转变。)以及未来人才需要的六种能力(即3种感觉力:设计感、娱乐感和意义感;3种能力:叙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的全方位阐述使参训教师危机感倍增;对T型人才(有核心有跨界的人才)理论和三全育人理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分析也给参训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孙教授还结合自己在美育教学的实践,分享了自己在美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经验。她分享的“美即感性和理性的全面和谐”、“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本质就是陶冶情操”、“美学教育就是一个由感性教育到情感教育到人格教育的循序渐进过程”、“艺即是道,道即是艺”、“美以养德”、“美善同源”、“美善同一”等诸多非常深刻思想,使学员们加深了对美学与课程思政关系的认识,让学员思路顿开,受益匪浅。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周屈兰教授做了《思政设计润物无声,激情燃烧三尺讲台》专题讲座,旨在解决理工类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问题。周教授思想深刻,所谈话语使人深受启发。在谈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时,周教授说:“能够改变一个学生价值观的课才能算是好课,只有课程思政才能塑造和改变学生价值观,所以好课必须课程思政。”在谈到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取得思政的目的时,他说:“课程思政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首先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学生连你的课都不爱上,你讲的大道理谁会听?”他的这些观点让大家深以为然。

  陕西师范大学口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海龙做了《目标导向的混合式金课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主要教大家如何上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余老师网课实战经验丰富,干货满满,让人对如何做好网课课堂设计思路顿开。

  延安大学混合式教学工作坊负责人曹殿波副教授演示了一节《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坊》的实际教学,通过把参会的120来位老师变成翻转课堂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转课堂实际教学任务的方式,让参会老师实际体验翻转课堂,明白如何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我院四位参训老师都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完成了所有培训任务,获得此次培训活动结业证书。此次培训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在线上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诸多困惑,实际有效,很接地气,使我院四位教师深受启发,思想收获颇多,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我院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文/图:熊关 )

                 

 

【关闭】

  • 微信

  • 微博